西人有言:“一切艺术以音乐为旨归。”,一切艺术到了精微境界都趋向于音乐,书画艺术也不例外。若为书画审美感到迷茫时,不妨把它当作音乐去感受,胡福的书画作品即是以苍劲的笔力在纸上作曲。
纸上作曲,书法也是一种情绪
书法是由各种不同形态的线条,即点、横、直、撇、捺、钩、挑、折八种基本笔画构成的。这八种笔画,恰象音乐里的1、2、3、4、5、6、7、 ī八个音符那样,将书法和音乐相比,其实不过是其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音乐家借重于音乐的旋律,而书法家则借重线条的节奏,它与音乐在节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家在谱曲时,如果一个音符按照平直的时间丝缕持续,那么我们听到的只是如耳鸣般的长音,而以八个音符为基础进行编曲,则加以重音、轻音、滑音、节拍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和变化去表现万有的情调和旋律。同样,书法家在组合点画时,会根据自己的美学观点、思想感情加以变化。所以,即使是同一点画,同一个字,不同的书法家会有不同的艺术处理。
胡福常说:中国的书法家其实是纸上唱歌的布鲁斯歌手。拿起笔来的时候,他凭对旋律的感觉去选择歌曲。当时的心境或欢快,或雄壮,或悠雅,或愤怒,而这笔下幻化的线条随起随止,以之表达对人生的感受。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达。懂音乐者,知道唱;懂书法者,知道写。当人们在欣赏书法艺术时,总觉得在结字、行笔中有一种连绵不断、累玉贯珠的气脉,那就有如音乐的繁弦急管,曼舞轻声,抑扬顿挫,喜怒哀乐… … 。这一美妙神秘的旋律和节奏感也可能就是书法的音乐性吧!当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强烈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或强或弱,或高或低,或起伏,或跌宕,或刚柔相济,或和谐相从,使人的心灵深处引起震动,这恐怕就是通过音乐的传导和延续而产生的,不妨说,这可能就是音乐的书法性吧!音乐和书法对情感的表达有相通之处:音乐有喜怒哀乐,书法也应该按照所写的内容表现出喜怒哀乐。音乐是一种情绪,书法也是一种情绪,书法因视觉而产生,音乐借听觉而存在,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微妙的相似性。
书风和书品内容如音乐中曲和词的关系一样,音乐家根据歌词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法谱写不同的乐章,而书法往往能以不同的内容表现不同的艺术风格。作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都要象音乐家那样懂得以刚柔、动静各异的情意去创造不同的意境。同样,书法的“字内功”与“字外功”同等重要,需要终身跋涉,用深厚的文化内涵来充实书家。
赋曲以魂,韵律是书法的生命主体
胡福在书法笔墨运用上,是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的,他常常通过行笔的刚或柔、粗或细、枯或润等等,来表现不同的韵味,并达到艺术上的多样与统一,达到形式上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对书法来说,韵律节奏也是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
书法的线条、结构、墨色等方面是构成书法艺术美学的原理。一幅作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传送韵律的信息,线条的飞舞、跳跃,墨色的变化都影响到韵律。作品中的神韵、墨韵,促人深思、遐想。常言道墨分五色:浓、淡、湿、焦、枯。运用不同的墨色都能产生不同的韵味效果。作品中要出现好的墨韵变化,也要关注书写工具材料的质地、柔软程度、生熟程度、书写者的习惯以及墨的浓淡干湿、主宾强弱、黑白冷暖关系,都是按照一定节奏韵律而变化的。这些关系处理得当、变化合理,作品就会有优美的墨韵,由于书家自我情绪的变化,作品的墨韵也不相同。书法的韵律是多元、丰富的,具有韵律的作品才生动,如闻鸣钟,声尽而韵余。如果说韵律是书法的生命主体,那么节奏便是赋予书法的精神灵魂。
以魂入字,胡福篆书里的人世体悟
在书法创作方面,胡福以篆书胜。篆书目前的状况不是很乐观,就书法家而言,能真正静下心来写篆书并潜心研究篆书的不多,篆书的学习较其他书体似乎简单得多,因为它没有点、横、竖、撇、捺等笔法,只是一个圆浑的线来组合、变化。然而,越是简单的就越是不容易得到,如何获得理想中的效果;又如何将一线化为鲜活而富有生命气息且带有灵魂的艺术作品?最有效的办法是:与古人对话、以古人为师、向古人索取信息——临帖、读书,而且是大量的临、广泛的读,进而从中找到自己的“点”,在古与今的融合中完善自我,构建自我。篆书的程式化形成了神秘的文化语境,书写者的敬重、安宁、真挚,平静的心是写好篆书的根本。
认识与把握中国古文字的本质,维护篆书的线条意识与结构尊严,高度的程式化,是我们理解篆书的开始,学习篆书,不理清程式化的文字美学规则,肯定是缘木求鱼了。但是,仅仅认清篆书的程式化是不够的。尤其对书法家来讲,熟知、领会了篆书的结字特点,还不能实现书法创作的艺术理想。一切艺术都是感性的,他对创作主体与作品风格的个性化要求十分强烈。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个性的艺术创作,只能产生没有个性的作品,而没有个性的作品,当然是平庸的作品。
胡福深明此理,投入一定的时间培养自己识读篆书的能力,奠定了书法创作的基础。同时,他又临池不辍,感知毛笔的弹力与线性,日积月累,形成了篆书书写的艺术意识。胡福追求篆书的古厚苍茫,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笔势浑融,气势磅礴,把自己对古文字的理解,化成篆书创作的文化动力。笔端牢系远古精英的思想表述,结字奇倔,线条生动,墨色多姿多彩,使作品洋溢着青春生命的情感和诗一样的风韵。
书法毕竟是一门综合艺术,他要求书法家有广博的识见,不断拓展学习领域,向其他书体汲取养分,在“文”“史”“哲”中寻找前进的方向,他当下的作品一扫几年前笔意趋于雷同之弊,是其自身可喜的突破,也是其自身的需要。胡福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人世的体悟,影响了胡福的书法创作,把篆书写到这种程度,自然是一个高度。
以字绘画,画藉书力的笔墨情韵
在古代艺术系统中,诗.书.画三位一体,形成一个统一的结构形态,成为中国文人艺术的主导门类,其中书与画的关系更为密切,所谓“书画同源”,“书画用笔同法”,几乎是自古一来的定论。作为中国艺术中较为接近的两个艺术门类,书法与绘画经常被称为“姊妹艺术”,二者在多方面相互影响。中国画的组织结构是线条,中国书法艺术是提高中国画创作水平和境界的基础。胡福在正、隶、篆诸体下了很大功夫,其将书法作用于绘画,画藉书力表现笔墨的情韵,体现出了书画一体的气度与本质。
书法是苦命的,它比起音乐、绘画、诗歌的路子来似乎窄得多。但书法又是幸运的,它存在于黑白二色的天地是如此的广阔。胡福近三十年潜心书法, 自柳楷入手,再学魏碑、米芾,手摹心追,日夜思索,近几年尤着力于篆书和简帛,既重视传统,又敢于创新,创作出富有强烈节奏感的书法作品,观之,给人的是生命的一片无尽的律动,使人仿佛聆听到生命之声的乐奏。身处喧闹的艺术界,胡福始终保持着心灵的宁静,默默固守着自己的艺术空间。学习书法,需要一种心境,而今新观念新思想纷繁复杂,如旌旗蔽天、鼓角震地,沉潜孤寂,让心灵进入纯净之境,让书法融入血液之中的书法家并不多见,倡导“人品一半,艺品一半”的则更不多见,而胡福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看胡福的字画是难以理解“字如其人”的,其字以雄强恣肆为主调,用笔遒劲,注重节奏,突出笔势的雄强与字势的开合,兼以逸笔渴墨相调剂,整齐中恣肆横溢,严肃中任才使气,尽显大气。其画也绝无荏弱软媚之弊,而其人却谦和、内敛。当然在踏实写字与踏实做人两个方面理解,还是“字如其人”。他近30年的艺海航行,饱经风雨,一如苦旅,能至今日境界,是对一个勤奋者最大的回馈。
胡福:湖南湘潭人,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湖南省美协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收藏协会书画委员会常务理事,白石画院院长,绘画受教于湖南师大曾晓浒教授、陈慰民教授、岭南名家汤清海先生、齐白石幼子齐良未先生,书法问学于夏湘平先生、张继先生。曾在长沙、昆明、青岛、兰州主办个人展览,出版有《中国书画家—胡福作品集》、《胡福书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