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兴化落实“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过去的五年里,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引领发展,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全面小康建设,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都已实现或超越既定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经济建设演绎全面小康建设加速度
在过去的五年里兴化市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387.1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24.83亿元,年均增长11.6%,2014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803元,年均增长13.4%,完成财政总收入72.8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9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8.2%,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9.97亿元,年距增长13%,“十二五”以来,全社会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863亿元,年均增长23.2%。
同时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产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结构不断优化,从201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16.7:44.7:38.6调整为2014年的14.8:42.3:42.9。
工业经济打造全面小康建设新引擎
兴化市过去五年中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14年,全市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563.9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年平均递增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361.1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平均递增20%。2014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62.6亿元,增长13.2%。2011到1014年间,我市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62.8亿元,年均增速达24.6%,累计完成技改投入616.5亿元,年均增速达24.3%。
招商引资成果方面,“十二五”以来,全市共完成招商引资实绩427.6亿元,实际累计利用外资5.25亿美元。累计进出口额28.4亿美元,2014年,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82亿美元,其中出口5.25亿美元,进口0.58亿美元,2014年,完成招商引资106.9亿元。
项目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完成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6项,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7项,完成工业投资191.86 亿元,16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工业用电量首次突破50亿千瓦时。2015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投资127.06亿元,增长37.36%,设备抵扣税0.77亿元,增长82.6%。同时实施列入泰州市重点跟踪服务的亿元以上项目34项,实施列入泰州“双百”工程的传统产业升级项目19项。
工业园区发展特色凸显,“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及14个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累计达23亿元,新增入园企业数661家。2014年开发区及14家重点工业园区当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亿元,新建标准厂房41万平方米,新增园区企业160家。
企业持续做大做强,2011年到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产销5000万以上企业数从2011年的441家发展到2014年的491家,亿元以上企业数从2011年的196家发展到2014年的401家,成功培植了50亿元以上企业1家。2014年,全年产销过亿企业401家,其中过5亿元企业36家,过10亿元企业6家。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中,入库税金过千万元企业达11家。
现代农业增添全面小康建设新动能
“十二五”期间,兴化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连续12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2014年粮食总产143.68万吨,比2010年增长6.88%,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农业机械化率达81%。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标准粮田,实施农村河道疏浚工程;同时为切实提高我市农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施“三个百万亩”工程。
高效设施农业面积不断增加。2015年全市高效设施农业18.3万亩,比2010年增加11.89万亩,增长185.5%,并建成两个省级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产业园、龙香芋产业园等39个农业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大,2014年,全市新增家庭农场199个、专业合作社255个,规模经营比重达50%。
兴化不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兴化大米、兴化龙香芋入选“2014年度全国最具魅力农产品”并获得“中国果蔬脱水加工第一县”称号;“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5年位列全省第一、荣获“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市”称号。兴化河蟹市场荣获“中国河蟹第一市场”称号。
现代服务业拓展全面小康建设新空间
兴化千垛景区-平旺湖-李中水上森林融合发展,获评长三角优秀自驾游目的地。李中水上森林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入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省级自驾基地。千垛菜花风景区获评省级水利风景区;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优势,加大文化景点建设力度,郑板桥·范仲淹纪念馆、沙沟古镇分别建成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
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效应持续放大,’2015中国·兴化千垛菜花旅游节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同比增长43%,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千垛景区门票收入2200多万元,同比增长83%。品蟹赏菊旅游季期间门票收入近百万元,有效拉动周边景区经济,2014年全年旅游人次首破300万人次。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我市入选全国供销系统电子商务示范县、省级农场电子商务示范县,首次跻身2014年中国“电商百佳县”榜单,成功签约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千县万村”项目。在省工商局发布的《2014年度江苏省网络交易发展情况报告》中,兴化名列全国支付百强县第72位,年人均支付金额为15944元。
科技创新成为全面小康建设新动力
2014年,兴化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3.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7%;企业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启动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创新券制度,出台《兴化市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实施方案》,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10.63亿元,较2010年增长394%;企业创新产出持续增高,累计获国家新产品认定4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81项,保持泰州前列。累计认定高技术企业58家,是2010年的6倍多。
全市有1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3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联合体40多个,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0多项,带动全社会投入2.07亿元。
2014年专利申请量达3960件,专利授权量1193件,分别是2010年的3.15倍和1.53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4件。优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大。“十二五”期间,先后组织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人才工程建设,新增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2600多名,现全市累计拥有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较“十一五”期末净增近60%。
生态文明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三城同创”,创成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生态市创建技术评估并大力推进生态乡镇创建,22个乡镇获省级生态乡镇命名,并通过国家生态乡镇省级考核,8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重点企业地区综合整治。
编制完成《兴化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划定生态管控区514.52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1.5%。完成卤汀河(兴化段)等河道整治,启动实施得胜湖、平旺湖退渔还湖工程。
加快推进生态建设项目,进行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率达90%、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从2010年年底73.45%提高到2014年年底85.2%。
大力开展绿化造林,2014年林木覆盖率为18.42%,比“十一五”末端提高了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