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述开,本名李树开,1940年生,河北安平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曾从事戏剧理论和戏剧刊物编辑工作,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退休前任辽宁文联《电视与戏剧》副总编,幼承家学,退休后潜心研习书法。传略与业绩已编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戏剧家人名大辞典》、《中国人才库》等书。系辽宁书协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长江书画院名誉院长、盛世轩(北京)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书画师。其作品入编《中日韩书画交流展》、《献给母亲河—长江魂书画艺术大奖赛优秀作品集》、《中华热土》、《中国书画艺术》、《民族魂·中国书法作品集》、《翰墨中国》等多部典集,屡获金奖。2005年被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和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分别授予“百名中国书画名家”和“当代中国书画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李述开
2012年年末,中国文联《神州》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人民肖像》特刊,刊发了三个人的书法作品,这三个人是欧阳中石、李述开、沈鹏,欧阳中石和沈鹏先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书坛泰斗,而名不见经传的李述开又是何许人也?一个“草根儿”人物。缘何堂而皇之跻身名家之列?
李述开于1940年出生在河北省安平县西长堤村一个殷实的中农家庭里。祖父和伯父是地道的农民,只有父亲是读书人。父亲早年曾就读”京华美专“(专攻花鸟),1937年”七七事变“后投身革命。父亲长年在外,孩提时代的述开是在祖母、母亲的呵护下成长的。祖母是农村中罕见的有文化的老太太,能识文断字,能看小说,会讲故事,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祖母教孙有方,在祖母的督导下,述开还没上学就能读唐诗,背《三字经》。在述开的记忆里,幼年家庭文化氛围很浓:家中人口多、院落大、房子多、,其中有一间闲屋专门摆放着父亲的笙、管、笛、箫、胡琴、三弦以及文房四宝;墙上挂着名人字画,贴的是父亲国画习作,地上放着一个旧式大箱子,里面装满了带图的古今小说和画谱、字帖、印谱。年幼的述开不会摆弄屋里的乐器,却喜欢翻倒这个大书箱。天性好静的他,不爱和同龄小友在外面嬉戏玩耍,而习惯闷在家里写字画画……
李述开作品
五十年代初期,10岁的述开离开老家跟随父亲转学到河北蓟县、天津,继而在天津念了初中高中。在父亲的指导下,他的书法也由自己的瞎胡乱写进入正式临帖的轨道,写了欧阳询和颜真卿。念初三时,他因胡琴拉的好,成了学校教工业余京剧团的琴师。与此同时,他的书法也是学校出类拔萃的佼佼者。高中毕业,述开考取了中国戏曲学院,虽然学的是戏曲音乐专业,但仍”眷恋“着书法,星期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泡在琉璃厂、旧书肆,置买了不少字帖。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辽宁省戏曲研究室工作,宽松的工作环境,为他研习书画提供了有利条件。他的业余时间除了拉琴,就是写字、画画儿,学了徐悲鸿的马,学了齐白石的虾,学了吴昌硕的篆刻……在他步入社会的第三个年头,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卷土而来。”文革“固然是一场浩劫,但对他来说却是练习书法的最佳机遇。运动初期,大字报铺天盖地,述开的毛笔字自然派上了用场,替人抄写大字报是经常的事。后来派性膨胀,武斗升级,为了逃避”战乱“,述开整天在独身宿舍”躲进小楼成一统“,把在北京念书时收藏的字帖统统翻出来,偷偷摸摸地练,写了华世奎,写了钱南园,写了何绍基,写了张裕钊,写了《郑文公碑》,写了《灵飞经》,写了文征明,写了《二王全贴》,写了孙过庭,写了《石鼓文》,写了《张迁碑》……其中下功夫最大的当属《兰亭序》,一写就是四年整,至少写了一千遍……
李述开作品
退休后,他退而不休,为了进一步提高书法技能,他经常参加全国各种书法画展赛征稿启事,未曾想,竟然得了不少金奖,荣誉证书纷至沓来……2011年,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他“中国当代国学名家”的荣誉称号,并赞助他出版个人画册;2010年,中国艺术学会通知他入编《2010感动中国艺术人物》,将他和黄永玉、刘大为、欧阳中石、沈鹏、范曾等一起介绍到国外……如此殊荣,对于一个在砚田默默耕耘六十年的姑息老者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和安慰。
述开的书法结体端庄,用笔稳健,着墨酣畅。他不做古人的书奴,不做前辈的“克隆”。而是自出机杼,既有传统的功底,又有时代的新意。曾有青年朋友幼稚地问他:“您写的是谁的体呀?”述开谦逊的回答:“我学过好多体,我现在写的是自己的体,不过还没写好.”述开的话季朴实又中肯。他的书法确实很有个性,可以说自成风貌。这也是他融碑融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出新意的结果。他以颜真卿打底,继而学了何绍基、钱南园、华世奎。在颜字的基础上,他又写了张廉卿、《郑文公碑》、《张迁碑》,使他的颜字揉进了碑味儿和隶味儿,愈发显得雄浑朴茂、苍劲挺拔;加之他年轻时写了四年《兰亭序》,所以他的书法在浑朴众透出了一股秀逸之气,既有碑的阳刚,又有帖的阴柔。可谓刚柔并济、凝重大气、筋骨遒劲、雍容蕴籍。
李述开作品
述开的书法能被众人接受并博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他有一个“雅俗共赏”的艺术观,他认为,书法不能脱离群众,愈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就愈有生命力,如果一个人作品只得到极少数人的喝彩叫好,而广大群众却难以接受,那么这种作品就无异于“皇帝的新衣”。述开十岁学书,七十岁出名,六十年来淡泊名利,孜孜不倦,他沿着一条“创作、否定、再进创作”的艺术家必经之路,经历了一番痛苦的磨练,终于脱颖而出,可谓大器晚成,但是,他并未就此止步,他虽七十有余,但雄心不已,书案、床头到处都是字帖,俨然以小学生的姿态,拉开了一副再写几十年的架式,真是精神可嘉。
在此,我们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再以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