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名户 密  码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本站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现代卷
  • 姓名:
  • 类别:
  • 省份:
本站 > 动态 >艺术家动态> 正文

收藏家、鉴定家刘亚谏先生在纽约华美协进社演讲

来源: 中国国家艺术网   2017/4/5   作者:   地点:北京

演讲的主要内容为《说  “藏”  谈  “鉴”》

感谢华美协进社邀请我为大家讲一讲收藏与鉴赏。在此,我想以《说“藏”谈“鉴”》为题,和各位交流一下。

刚过去的纽约亚洲艺术周,吸引了全世界收藏者的眼球。尤其佳士得拍卖藤田美术馆的专场。虽在暴风雪后,然而热潮迭起,神龙图等六幅画和四件青铜重器被中国买家高价竞得,拍场上掌声连连。100年前的六幅画,当年以6000大洋成交,现在拍到8亿元人民币。四件商晚期青铜器,共成交9亿。

纽约艺术周那几天,我走了各大拍场及一些画廊,感觉应了一句话:“纽约天上掉下一块砖头,不是砸到银行家,就是砸到艺术家”,在这里,就是砸到收藏家。近些天,我又走了一些博物馆,如大都会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一些富豪私人博物馆。从网上查一下,上规模的博物馆竟有百家之多,还有数不清的各种画廊和小藏馆。


这使我非常惊讶,过去一直认为,纽约是个商都和金融之都,后来看到许多艺术家涌到纽约,认为纽约还是个艺术之都,尤其是现代艺术,执世界之牛耳。但这次我进一步觉得,纽约也是个收藏之都。

金钱和精英汇集之地,必然会成为艺术与收藏的汇集之处。中国清代的扬州、徽州、北京的琉璃厂,莫不如此。发达后的纽约,仅仅一百年来,却汇集了世界大量的珍贵文物藏品。在大都会一家,藏品达330万件,超过北京故宫的187万件。我了解到,纽约人喜爱艺术和收藏,相当普遍,家里挂画为赏心乐事,许多人以拥有收藏为其品位。

我们讲收藏,收藏其实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是人的天性。收藏本质上乃为私之学,犹如蚂蚁之藏粟米,松鼠之藏山果,肇始于个人喜好之占有欲、保藏欲以及传承欲。当一个人或家族重视收藏,不仅使家有传家宝,更重要的是承继了一种精神财富;当一个民族重视收藏,则延续了民族传统,继承了民族精神;当一个国家珍视历史遗存,则保存了国家记忆,承继了爱国精神,升华了人文情怀。

收藏从历史上回顾,中国有几千年的文物遗存。就历史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收藏、作伪、鉴定等行为已经流行了。韩非所著《韩非子·说林下》记载:“齐伐鲁,索馋鼎,鲁以其赝往。齐人曰:‘赝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之。’鲁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齐国和鲁国有一次打仗,竟然为的是一个馋鼎。鲁国仿制了一个赝品。被齐国认了出来,两方争辩。后请乐正子春鉴定,子春看出了真假,说为什么不拿真的呢?鲁国君说,我喜爱,不想给。子春说:我爱我的名誉,不想说谎。

历史上真正形成收藏规模的,人们称之为中国收藏的五次高潮:也有说六次的,包括唐贞观之时,一般说有五次高潮:

第一次是宋朝,宋徽宗喜欢书画雅玩,当时的书画创作和鉴藏开始盛行,金石学成为显学,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就是金石学家;

第二次是明朝,以民间收藏家项元汴为首,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等。当时的成化鸡缸杯炒到十万钱。

第三次是乾隆年间。皇帝好收藏,臣下和民间效仿,尤其扬州盐商书画家云集,出现了书画收藏热;

第四次是清末民国时期。北京琉璃厂成为文物集散地,涌现了张伯驹、袁克文、溥儒等收藏大家。加之文物走私,出现了收藏买卖市场的活跃。

第五次是近二十多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收藏高潮。若从1993年中国收藏家协会成立和当年中国艺术品第一次在深圳拍卖算起,二十多年来的收藏发展可谓非往昔可比。

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是一个文物大国。这二十多年文物市场的发展。据统计,中国有七千万人的收藏者。构成了以古玩市场、拍卖市场、古玩店、画廊及场外交易的巨大市场。北京有几十座古玩城,古玩城遍布全国。这一点,可以说是奇迹。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有这么多的古玩城。其他国家的古玩店,大多是散户,有一些古玩商户聚集的地方,规模不大。还有些属于跳蚤市场。中国的收藏热可以说波及各大中小城市。有成就,也有问题。问题主要在于:


一是对民间文物收藏缺乏法律规范。七千万人搞收藏,但没有完备的收藏法律。

二是市场管理不完善。古玩艺术品的抵押、交易、变现机制跟不上。

三是没有权威的鉴定机构,鉴定缺失立法和严格的鉴定管理制度。

四是市场调整期中的萧条和混乱,市场不景气,交易量小。“国宝帮”“砸宝帮”之争,收藏阵营出现撕裂等等。

当前,中国政府重视民间文物收藏事业发展,鼓励民间博物馆的建立。这是中国民间收藏的重大利好。近期中国国家文物局发文《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了人们担心的收藏立法问题、鉴定问题、评估问题以及流通的问题都会逐步解决。

比较中国和美国的艺术收藏,我觉得各有优势。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堪称历史文明古国。美国现代文明崛起时,各国精英去国离乡,汇集到美国,也使世界各国文化汇集到此,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几乎囊括了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遗存,尤其是现代艺术,引领了世界潮流。

中国民间博物馆的发展,收藏市场的成熟,也要借鉴“他山之石”的成功经验。

我在考察中思考这么一个问题:纽约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十年成为艺术之都,收藏之都?这当然首先是有钱,有资金为后盾;二是要有文化,能从五洲四海聚集到纽约的人多是精英,有知识;三是有收藏的情怀。由于人们远离故土来到异国,对母国对先祖有本能的怀念,对自己民族的艺术品会有天然的亲切感,往往收藏和传承,以慰思乡之情。这种情怀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就有了收获的共同意识,进而发展为对艺术品的珍爱;第四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机制对艺术及收藏的催化。对此,我想多说几句。

中国的大博物馆,基本是国家投资和管理。美国的大博物馆,基本是私人和非盈利机构投资和管理。如大都会博物馆、现代美术馆等,最初都是由私人发起,后组成非盈利机构管理。纽约有众多的非盈利机构,他们或资助艺术家,或收藏艺术品,办画廊,为画家提供工作室,办美术馆、博物馆等。非常多的非盈利机构催生了艺术的繁荣,在市场机制中优胜劣汰,多元发展。可以说,民间的非盈利机构是艺术收藏的孵化器。

还有从税收优惠上鼓励私人捐助,各大博物馆中有许多艺术品源于私人捐助。私人捐助既是公益行为,同时也有税收上的利益鼓励。

纽约有许多基金会,也是艺术收藏的支持者。还有数不清的民间团体,也以艺术为媒介进行各种活动。还有太多的街头艺术家、地铁艺术家等等,没有城管的过多干预。总之,艺术收藏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高端到低端,从金融、基金、博物馆、艺廊、拍卖、媒体等等,形成了完整的市场体系,这是一种内在的机制和活力。

中国的民间文物收藏,通过二十几年的发展,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正在出现三大变化:

一是古玩的群众性收藏开始分化,一部分变为珍、稀、精的小众收藏,并向精英收藏发展,出现大量民间博物馆。一部分向现代工艺品、艺术品的大众 收藏转化。许多藏品集散地有一半人变为经营手串,就是一个转变的标志。

二是古玩商品朝古玩文化商品转化。民间的古玩经营者,许多人开始成为古玩文化的研究者,正在出现不少民间收藏的经营者同时也是文物学者的这么一个群体。

三是民间文物艺术品逐渐与金融市场接轨,将会解决艺术品抵押融资问题。由于有了社会资本参与,盘活文物艺术品市场,使文化文物艺术品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是一个艺术品及收藏投资的趋势。

在准备讲座之前,主办方希望我通过自己的收藏、鉴定经历,谈一下收藏和鉴定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谈他如何走上收藏这条路,从绘画写生汉代陶罐谈起,讲绘画对收藏的帮助,及书画收藏;讲收藏铜镜到收藏铜器。)

(讲从珠海到北京,讲成为十大收藏人物,讲一下鉴赏藏得结合,电视鉴宝等。)

注意问题:

一是要心态平和。宝物周流不息,以千年计。而人才是过客,以百年计。我想到引用我写《收藏赋》中的一段话。人或问之:何为真藏家、大藏家?一曰入大爱之境。虽藏本为私,其私利己;然则,利己之时,莫忘“天下为公”;私取之际,应求博爱大同。天下遗珍,人类共拥。私人虽藏,终利大众。利众利国,大爱真诚。故以大爱之心收藏,方觉藏业神圣;二曰心态和平。商品社会,红尘弥空,人心浮躁,乱象纷争。平和者,气正则和,心静则平;和则人类和谐,平则世界平静。以此心态收藏,得宝不为之狂喜,去珍不为之忧痛。方可自在而淡泊,和谐而冲融;三曰超脱之情。人生百年,来去匆匆;宝物千载,流转始终;人乃浮云过客,藏品相对久恒。知此者,不痴迷于物,非过执于情。宝物聚散应无意,犹如秋月春风;珍品去留心不惊,当似月落日升。收藏之道,德劣则业败,德高则业兴。贤德之人,巨珍自然集聚,乃物之有灵;德劣之辈,藏宝如藏祸害,乃物之有性。此为收藏之道,亦为世故人情。

二是不能急功近利。首先是藏自己喜欢的东西。

三是选好适合自己的收藏门类,最好专项收藏,但要灵活,(讲我藏的百字系列……)。

四是收藏有文化内涵的藏品。流传有序最好,藏品在流转中更有人文情怀。以鸡缸杯为例。

五是收藏与鉴赏合一。藏不通鉴,买假;鉴不懂赏,不知其所以然,提高不了收藏的品位。因此,鉴赏非常重要。

鉴赏包括鉴定和欣赏。鉴定主要是辨真伪,明高下,欣赏主要是知美丑,明优劣。

收藏家最怕什么?买假。买对了,再贵以后再看,还是便宜;买错了,则砸在手中,不仅无收藏价值,也无欣赏价值,有时看着别扭生气。

怎么样鉴定呢?各类古玩艺术品有不同的鉴定方法。但总的来说,观整体、察局部、看痕迹、明工艺、究考证。(讲鉴定的基本方法。讲鉴定的标形学、痕迹学,讲一下眼鉴和科学仪器鉴定。)

(以青铜器,玉器实物讲解)

看的藏品多了,练就眼力很重要,眼力的最高境界是望气,也就是一种感觉。


《世界日报》报道

清宫野史记载,在乾隆晚期,乾隆皇帝想找一位精通瓷器鉴定的人,做为宫中瓷器收藏的掌眼人。全国推荐到京城有一百人,如何在百中挑一呢?乾隆皇帝让仿制瓷器的高手,制了一件仿宣德瓷器,指日高升。把这件高仿品,混在30件宣德真瓷之中,请这一百人来辨认,告知他们,其中有赝品,让他们找。有的人翻来覆去的看,有人逐个上手摸,有人用放大镜细查。只有一个叫柴琼的老人,站在一堆瓷器前,用眼光一扫,即把那件仿瓷提出,放到乾隆面前,乾隆高兴的鼓掌,问他:“爱卿为何看一眼即知真假?”柴琼伏地奏道:“比如皇上不穿龙袍,有阅历的人即使没见过皇上,也能猜出八九分。人有气场,瓷器也各有气场。真器和仿器的气场不一样啊!”乾隆帝合掌大笑。赞道,“真高手也!”

这并不神秘,看的多了,加上有悟性,是可以做到的。书画鉴定,对一般鉴定家来说很难,对高手而言,是一瞬间的事。我在十多年前,找北京故宫研究员徐邦达看画,带了几幅画,他不用画全打开,便知真假。因此,人们称徐老为徐半尺。

暂无留言:

留言内容: >>更多留言


本站艺术名家官网优惠抢驻中!

欢迎艺术名家注册艺术家会员,开通自己的官网,上传自己的佳作和内容。
QQ:271692909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诚邀入编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可以刊登艺术名家生平简介、代表作、目前市场行情、收藏潜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热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艺术圈人脉、懂经营管理的创业型人才优先。
QQ:271692909

推荐名家

朱浩云

苏金成

敖日力格

魏谦

吴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钟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服务| 投稿须知|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网站调查| 证书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