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名户 密  码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本站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现代卷
  • 姓名:
  • 类别:
  • 省份:
本站 > 动态 >艺术家动态> 正文

法自然 归本心——孙九龄油画作品欣赏

来源: 中国国家艺术网   2017/9/25   作者:   地点:北京

3c600001b6a508a3bf90

孙九龄

孙九龄简历

1971年,出生于山东省宁津县。

199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5年,任教于德州学院。

1997年,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油画,成立个人工作室。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班,专职从事绘画。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写意精神”油画写生创作课题班。

现为中国徐悲鸿现代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油画学会会员。

简说九龄

王琨(《中国油画》主编)

在中国画油画不容易,根在西方,搞清楚,弄明白,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油画的传统及文化内涵又丰富多彩,不仅有古典、写意、表现、抽象;其背后的人文背景、哲学观念、宗教信仰错综复杂,还有技法的演进,材料的变化,这既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又是一门高超的技艺,真正掌握运用这门艺术来表达自己的胸中块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作为中国画家还要面对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面对国人的审美评判。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哲学观、审美观与西方有着很大不同,甚至,南辕北辙,相互冲突,所以,油画在中国生根发展,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融入我们的血液中,是摆在油画家中一个绕不开的命题。

《树的风景》布面油画 100x160 2014.4

《棕榈风情之二》 布面油画 65x80cm 2015

从这一点来看,九龄心知肚明,不论是他的“风景”还是“荷塘”都可看出他对这一命题所做的努力和破解。油画家中,有的偏“洋”把西洋的法则视为唯一标准,有的偏“中”丧失了油画语言的独特魅力,从知识结构看,很多学西画的画家容易忽略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在艺术前行的道路上只能追随模仿,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很难有所突破。我们毕竟不是外国人,其能画出“纯正”的油画来,在当下,也不一定有多大意义,技艺终归不能代替艺术。作为中国画家,九龄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是均衡的,他不仅研究西方油画和文化,更看重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不仅懂书法,真、草、隶、篆,还懂戏曲,生、旦、净、末、丑,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并能说出各流派之奥妙。话剧、电影、音乐,九龄都涉水很深,全面的修养,文化上的均衡使九龄的作品自有一番景象:既有西方油画色彩的微妙变化及油画材料的美感,又有东方笔墨的韵味及禅意,“荷塘”系列及一批风景已让我们看到了九龄取得的成果。

《胡杨》 布面油彩 丙烯160×100cm 2016

《满庭芳之二》 布面油画 120x80  2014

九龄的画不张扬,色彩不抢眼,用笔不奇特,但是耐看、能读,这与九龄的为人是一致的,九龄低调,没见他飞扬跋扈、指手画脚过,不论做人作艺,九龄一步一个脚印。只有登过高山的人才知道天的高,只有临过深溪的人才知道地的厚。九龄懂得艺途之难,尤其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九龄在前行,九龄在思考,九龄在实践。九龄一定会越画越好,因为,坚实的文化根基和开阔的视野为他前行在保驾护航。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

著名油画家 王琨

2017.1.16

《倒影之二》布面油画70×70cm 2016

《吉祥塔》70×70cm 2016

法自然 归本心

作者;范迪安

当代油画发展的情形可以有许多现象作为表征,艺术家也各有自己的探索路径,但这些年来,走向自然的艺术家身影渐行渐多,队伍益发壮大,形成了颇为壮观的油画写生热潮。与“写生”这种动态情形相呼应的是对“写意”这一学术命题的研究,虽然这两个“写”同出一字,两种“写”的方式却并非天然合一,需要寻求它们融通的境界,其中很突出的实践便是王克举先生主持并持续开展的“写意精神”活动。这个群体常年坚持大量时间的写生,既踏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苍凉雄厚,也体悟山高谷深、清流不息的俊秀灵动,每一次都在一方景致的大地上扎下根来,挖掘创作过程中迥异其趣的闪光点,通过每个成员的钻研和集体的研讨交流,“写生”的成果蔚为大观,更重要的是不断深化了对“写意精神”的认识。

《胡杨3》 布面油彩 丙烯80×100cm 2016

《桌前静物》布面油画70×70cm 2016

孙九龄是“写意精神”团队中的老将,许多年里坚持不懈地参加写生活动,或者说,这种坚持在他那里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这是因为他已经把走向自然当作一种精神的追求。走向自然缘于向往自然,走向自然又为着“道法自然”,即投身于自然并作心灵的沉浸,在表现自然的物象之际为着追寻艺术表现的语言。他的作品有来自每一处自然风景的实象,但在观察和感受的同时,将物象具体的形态提炼为画面的结构与韵律,在看上去具象的造型中蕴含着对自然意境的重塑。他的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诗意,而且是一种质朴的诗意。

《最相思之一》 布面油画 60×60cm 2016

《最相思之六》 布面油画  60×80cm  2016

除了画面的经营之外,孙九龄油画的“写意性”在于他对色调的把握。春之融怡、夏之蓊郁、秋之疎薄、冬之黯淡,以及万物自然生命的枯荣,在他笔下首先呈现为色调的倾向。这种色调由高级的灰色混合而成,朴素而高雅,富有超越自然的美感与诗境的灵韵,或可称为精神性的色泽。孙九龄的“写意”更在于他笔笔见笔的“写”,他将内心的虔诚诉诸笔端,将“写”的笔法作为形的肌理与质感,构筑起画面充沛的内涵,更将“写”的兴味直接传达出来,在山川、田野、河流、树木、天空等形象的塑造中留下笔痕,让用笔成为造型的语言,见笔见痕、见笔见心,在绘画通往完成的过程中将自然变得更加充实丰盈,彰显出色调之雅,笔意之畅。这在他同代的油画家中显出独辟的蹊径。

《熟睡的海湾》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3

《远去的海》 布面油画 130x80cm 2015

《苍茫》布面油画100x80 2014.4

“写意”所欲达到的精神境界谓之“道”,既要法自然,更要师心源,归本心。孙九龄在油画上的探索就是真诚地对待每一次写生,以此向自己的心灵走去。他的作品看上去来自他走过的许多写生之路,但归聚为诗意的世界。试看他画的荷塘,满幅是秋的风动与荷的疏影,呈现出“写”的笔意与“意”的隽永,这是“写意精神”所达到的境界。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范迪安

2017年3月

《盛荷》 布面油画 240×100cm 2016

《盛荷之二》 布面丙烯240×100cm 2016

对于荷塘及花卉的创作随想

荷塘,是我自1995年就开始关注的绘画题材,一年四季的荷塘都各有风貌,也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我喜欢春日的荷,她是生命初始,拥有春的气息;我喜欢夏日的荷,她优雅大方,让人清赏;我喜欢秋日的荷,她不仅显示出她生命的伟大,更有她气节、胸怀的展现;我更喜欢冬日的荷,别人眼里她们枯萎了,但在我的眼里更是她生命的写照,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她们立在冰雪的池面上,犹如精灵,更是孕育着新生。我用油彩表现她们,我不表现她们的艳丽妖娆,我要写她们的高洁和精神。

花卉,是我喜欢表现的另一题材,干花也不放过,觉得别有一番味道,其实,主要的还有一点,是我表现花卉的原因,就是我对中国绘画的热衷,也体会到此类题材我在表现时更能直抒胸臆。写藤萝、百合、勿忘我、油菜花等等,还有山里的干花,我都喜欢画,只要她们能触动我,我就写,一直写下去。

《干花》 布面油画 80x60 2013

《百合》 布面油画 80x65 2014.2

探索者的变与不变

毛岱宗/文

2007年岁末,在一次展览上,我见到自己来山东艺术学院教过的第一批学生中孙九龄的画,相去毕业多年了,画貌大变。其中被揉进了一些现代艺术语言因素,但画中有一种味道是九龄自己的,像是有一种遗传基因一样,一看就知是自己的孩子。欣然若是,提笔想写几句文字,一忙乱就搁下了。一晃10年过去了,又看到九龄的画,画貌再变:构图宏阔,机趣盎然,色彩约取,迥然不同于过去。可是,当你仔细看下来,属于九龄的那种味道似然还在。置此我似乎有点恍悟之感:一个画家争不来,挥不去的那种东西,才是他撑得住风格的东西。

《紫气2》 布面油画200×100cm 2016

《紫气3》  布面油画240×100cm 2016

九龄学生时期温厚、淳朴、内秀而不事张扬,有点儿盛德君子其貌若愚的味道。他不急不励地在温养着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看到他那手好字,我经常叹息,他为什么不选学国画!他虽然选学了油画,可从里到外都透露着一股“国”味。他的这种偏好,竟让他忽视了所学的专业基础。他硬是用一种中国画的方式画油画。画得很累,也画得很执着,很真诚。他本科毕业展出的作品,除了是用了油画材料外,其余跟油画一点也不沾边,西方几百年积累的传统对他一点也没有起作用。而值得对其关注的是,除那些描述性的明暗造型规律和条件色的色彩规律等西方体系中的东西被他忽视外,他从中国画借来的营造画面的本事,如散点透视、抒情结构、笔墨构成及气韵营造等都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尽管如此,但在我看来到底是存在残缺的一面,毕竟画的是油画,这是西体我用而不是离体我用。此做为我的一种担心,也做为我的一个个案关注,投到在这个即将离校的学生身上,影随着他毕业以后的创作行踪。

《那点红》布面油画70×70cm 2016

第一个“十年”见他的作品,是其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这时作品有色彩了,吸收了一些西方现代艺术语言中构成的东西,并跟他原来的追求有所结合。但各种矛盾在交织着:所吸收的现代语言的表现性与对自然衷爱的描述的冲突;所吸收的解析方式与中式综合抒情的冲突;以现代构成与风景画意境营造冲突等,都突现出来。他还在寻找应对办法,似乎想从各种纠缠中挣脱出来。他的苦恼正是被冲击却又割舍不掉的那些东西,在他的头脑中在徘徊、在游弋。

《听荷之五》丙烯油彩 100×80cm  2016

《听荷之六》丙烯油彩 100×80cm  2016

第二个“十年”见他的作品,是他再进人大艺术学院的“写意精神”油画创作课程班以后的作品。这时期比前个十年,他对西方的绘画体系的研究和吸收不是沿着画史向前了,而是向后了,向传统回归了一步,对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画家对色彩的细微关系认真关注,开始吸收。我想这并不奇怪,这是他缺少的,也是他需要的。看到这里,对20年前的担心松了口气。值得关注的是:他化解了各种矛盾,开始自如驾驭画面。

《留得枯荷听雨声四》 布面油画 80x180 2014.3

这一时期的作品特点是:构图宏阔,虽是森罗万象,却感到单纯整一;长于抒情,虽吸收一些构成手段,却不失风景画诗意的表达;追求意境,虽色彩有精微层次,丰富的对比,却不失色调对意境的烘托。

这一时期的作品仍然体现了九龄对中国传统的情结。他的早期有笔墨的营造,但乏颜色的辅助。而现在,形、色都显示了综合抒情性,这恰是中西融合的难点。

这一时期的作品看得出他是在大自然中受益了。近几年浸泡在大自然中让他那种深沉、挚爱的现实主义情结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伸张开来。在他质朴的画面上,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描绘,总是努力追求既不伤笔也不伤色的机趣,同时又努力追求感受的意趣,作品体现出他执着爱着大自然这块厚土。

《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八》 布面油画  180×80cm 2016

《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十二》 布面油画 100×240cm 2016

这一时期的作品还体现出九龄对学理的追求。近几年来,风景写生泛化,尤其写意的泛化和中西融合的泛化,导致了许多甜俗浮浅,粗制滥造的快餐主义作品的出现;也在西方的现代艺术语言借鉴中浮掠皮毛,不仅失掉意境,内容上造成扁平,而且在形式上也成为糖纸一样的诱眼秀。这一切都是失去对学理的探索所致。前面我们提到九龄的20年探索是对传统的逆向而追,我想这正是一种油画学理的追求。加上他早期开始的对中国传统经典学理的探究。这些都是撑起了他今天探索的空间,学理使他不随俗、不跟风,自始至终维系着他的创作格调。

《留得枯荷听雨声十三》 布面油画 80x60 2014.3

《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十六》 布面油画100×80cm 2016

纵观九龄二十年来的探索,已经慢慢形成他自己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是生发于他的骨子里的,恰好他反复画的一个题材进一步佐证了此点。20年前他的毕业创作取材荷塘,近期他又画了荷塘的系列,这或许是一种偶然的获取或巧合,或许是他不甘心失败的执着探索,更或许这一题材成为他精神栖息地,与他永远割舍不断。无论如何,现在的创作和过去已不能同日而语了,虽然都是约取色彩仅用黑白,但作品的技巧、内涵及味品都显示出后者已佐证了画家臻于成熟。这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中有未变者:第一,中国传统艺术情节;第二,对自然的衷爱与真诚;第三,厚德若古的人文情怀等,不仅没有变并越来越明晰起来。这或许是支撑其风格的一些因素,并让他以后走的更远。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教授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毛岱宗

2016.12.31

暂无留言:

留言内容: >>更多留言


本站艺术名家官网优惠抢驻中!

欢迎艺术名家注册艺术家会员,开通自己的官网,上传自己的佳作和内容。
QQ:271692909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诚邀入编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可以刊登艺术名家生平简介、代表作、目前市场行情、收藏潜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热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艺术圈人脉、懂经营管理的创业型人才优先。
QQ:271692909

推荐名家

朱浩云

苏金成

敖日力格

魏谦

吴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钟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服务| 投稿须知|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网站调查| 证书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