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
从历史的角度看,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以其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外美术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位置。它以生动的形象艺术地再现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并将画家自身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与情感贯穿其中,既是对历史新的阐释,同时又使历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中,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而具有自己特定的含义,肩负着“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使命,既赋予艺术以社会教化的“鉴戒”之功能,又是探察世界、引导人的精神的一种方式。近代以来,在社会现实的作用和西方美术的影响下,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开始在表现方法和题材选择直至其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全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使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自然地带有浓重的时代烙印。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与现实政治发生了密切联系,在意识形态的推动下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也某种程度地走向僵化。但从中国现代美术自身的发展看,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对于推动美术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中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检验艺术家造型和创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领域,也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和多领域的延伸提供了基础。
近十余年来,中国当代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5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1840年以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组织征集作品,涉及油画、中国画和雕塑三大门类,最终完成了104件作品。在这次创作工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创作的多件力作。2012年,由中国文联主持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选题共计150个,内容涉及从原始社会直至1840年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此之前的2011年,中国国家画院启动了以“祖国”为题,包含长江、黄河、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六大题材的美术创作工程。2013年,中国国家画院又率先启动了丝绸之路美术创作工程(后更名为“‘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有力地配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战略构想。这一工程动员了包括国内外专家在内的数十个国家的艺术家参与。此外,一系列新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也即将展开。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不断涌现,许多省市都相继设立了自己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选题,组织艺术家进行创作。
2016年,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草图观摩会现场 盛鸣 / 摄
这种现象表明,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在经济繁荣的当代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在当代美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时代,历史情境的转变也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如何理解和把握深化题材与艺术家的个人风格问题?如何解决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中的崇高性和精神性与艺术家个人趣味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要看到在这些创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主题先行的问题、艺术创作政治化的问题、深刻的政治概念简单化的问题、形式千篇一律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保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其次,避免选题的重复、形式的雷同,不能多个艺术家去画同一个选题;第三,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家自己的个性,给予艺术创作更大的空间。只有如此,才可将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度,推向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