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艺术网讯:近日,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古玩市场蓝皮书》,对中国古玩市场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在古玩界引起强烈反响。
2020年4月20日,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授权本网发布2019年度《中国古玩市场蓝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古玩市场蓝皮书
(2019年度)
一、对2019年古玩市场经营行情的评估。
首先声明:本蓝皮书所报告的古玩市场是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有形古玩市场。
2019年过去了。根据商会会员的实际反应,根据我们的实际观察,根据《中国古玩市场蓝皮书》写作组的专题调研和问卷调研,我们对2019年度古玩市场行情的评估结论如下:
1、市场行情继续下滑。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度古玩市场交易额平均下滑幅度为28%。下滑幅度最高的古玩市场达到50%。
2、市场摊位继续减少。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古玩市场摊位数平均减少了23%。减少幅度最高的古玩市场达到40%。
3、市场信心继续下挫。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2020年市场继续下行发展的企业达到43%,保持谨慎乐观看法的企业不足3%。86%的企业认为市场下行压力会继续增大。
二、原因分析:
造成2019年度古玩市场行情下行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应该关注三个方面:
1、进入市场的资金大幅度减少。
入场购买资金大幅度减少,仍然是造成古玩市场行情继续下行的主要原因。
几乎90%以上的市场经营者认为:2019年市场购买资金进入数额与市场繁荣时期相比,减少的幅度继续扩大,已经低于市场繁荣时期的10%。
私人贷款活动断崖式减少,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进入古玩市场资金减少的程度。
据我们对2019年一个建筑面积约两万多平米的古玩市场了解,仅仅死贷金额一项,就在2000万人民币以上。借款方没有收入还不上借款,贷款方拿着一堆抵押品变现无方,形成了市场资金链上的一个死结。
2、管理态势趋紧,“一管就死”的状况重演。
由于打击盗墓活动声势的影响,各部门对古玩市场的管理一哄而上,造成大量可以经营的古玩纷纷下架,重复上演了其他行业改革开放之初经常出现而今早已销声匿迹了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老套路,给古玩市场的感觉犹如雪上加霜。
3、市场理性回归,虚热成分继续减少。
古玩市场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造成文物系统、宣传系统等机构人员的非正常性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古玩市场的虚热成分,挫伤了广大经营人员和收藏队伍的经营热情与收藏热情。虚热成分继续减少,应该理解为市场规律性调节的客观反映,是值得研究的市场理性回归现象。
三、应对措施:
针对2019年度古玩市场的行情现状与直接影响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我们提出如下应对措施:
1、彻底告别使用文物概念,市场要旗帜鲜明的表明:就是经营新旧中国传统工艺品的市场,旧的传统工艺品就是古玩,新的传统工艺品就是带有古玩元素的当代工艺品。
这样,既可以吸引更多的购买群体和购买资金进入市场,也能向一部分一听文物就敬而远之的新旧中国工艺品消费者送去明确的广告信息。
2、析分文物(艺术品)概念,给古玩市场以明确的经营方向,使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也有的放矢。
管理机构应该结合民法通则和古玩市场出现的新情况,认真析分文物(艺术品)概念的范围,把不属于文物(艺术品)范围的那部分可以进入市场的古玩分离出来,明确古玩市场的经营范围,使市场经营者有方向可寻,有道路可走。从而促进全民收藏产业的繁荣发展。
析分文物(艺术品)概念,在明确古玩市场经营范围的同时,也就使古玩市场的管理行为有了明确的标准,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一目了然,有利于彻底改变古玩市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不正常状况。
3、排除文物系统专家非正常进入市场的干扰,建设符合市场规律的古玩鉴定制度。
商会应该发挥古玩市场行业专家的特有优势,主持建立一套符合古玩市场行业规律的鉴定评估制度。这样才能结合市场经营队伍的行业自律,重塑古玩市场行业形象,找回购买队伍的收藏热情和购买信心。
要达到这一目标,第一要强调鉴定评估队伍要以市场行业专家为主体,形成以市场行业专家为主文物系统专家为辅的市场鉴定评估专家队伍格局。这样才能有效排除文物系统专家非正常进入市场所带来的职务光环与实际眼力名实不符的不良影响。第二要要强调建立一套以服务买家为目标的公开公正透明度极高的古玩市场鉴定机制,首先是让买家觉得可以放心的来买,要找回买家的消费信心和收藏热情。第三要强调减少市场虚热成分,要从市场和行业自身做起,塑造市场销售品牌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4、深化政府“放管服”体制改革,激活行业自律机制,促使市场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商会从行业自律、放映诉求两个属性角度上开展工作,促进市场环境进入良性循环。一是要推广建立古玩行业系列的团体标准,促使行业行为逐步走向标准化和流程化。二是要针对古玩行业人才的分类、评价、储备开展工作,探索民间职称制度,促进行业人才合理配置、公平竞争。三是要应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古玩传承流转数据库、档案管理系统,保障合法商品依法流通,对违规商品提供追溯依据。
四、结合古玩市场三十周年的深层次思考:
从1989年北京市诞生第一批古玩市场算起,中国的古玩市场已经走过了三十周年。写作组在完成了2019年度古玩市场白皮书的同时,也结合古玩市场三十周年的发展实际,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特别提出以下研究观点,供国家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时参考。
1、对三十年市场的基本评估是:繁荣与混乱并存。
众所周知,三十年古玩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有过不少次激动人心的繁荣高潮,也有过不少波义愤填膺的混乱声讨。遗憾的是,高潮时文物管理机构没能进行有效的引导,混乱时文物管理机构也没能实施有效的管理。这种持续了三十年的古玩市场管理现状应该引起文物管理机构的深刻反思。
2、文物(艺术品)概念模糊是造成繁荣与混乱并存的关键原因。
三十年的古玩市场实践一再证明,现在的文物概念是个大筐,什么都可以称为文物,要求严管时,管理层面无所措手足,只能“一管就死”。经营层面也没有明确的经营范围,默许不管时,只能随着市场的导向走,只能“一放就乱”,经营层面的黑局、黑幕便愈演愈烈。
实践证明,文物(艺术品)概念模糊已经成为古玩市场繁荣与混乱并存的关键原因。改变古玩市场繁荣与混乱并存的局面必须从析分文物(艺术品)概念入手。
3、析分文物(艺术品)概念,把古玩从文物(艺术品)概念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市场的繁荣与规范,也有利于国有文物(艺术品)的有效管理。
三十年古玩市场的实践证明,文物系统的专家学者也一再证明:古玩市场经营的商品中属于国家禁止经营或者属于国家重点保护范围的文物少之又少。据我们对全国100家古玩市场的调查结果分析:真正属于国家重点保护范围的文物不足5%。如果再对这5%的文物按国家文物级别划分,属于国家定级范畴中一级二级的文物更是凤毛麟角。
三十年古玩市场的实践证明,文物系统的专家学者也一再证明:在全国千余家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中,真正称得上古玩市场的,或者说有50%以上古玩元素的市场,根本达不到2%,可以名副其实的称为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最多只是凤毛麟角。
综上所述,析分文物(艺术品)概念,把古玩从文物(艺术品)概念中分离出来,把古玩市场从文物(艺术品)市场中分离出来,是符合古玩市场实际情况的。这种藏宝于民的方式,不仅可以盘活民间存量的文化资源,还可以扩大就业,增强社会的繁荣稳定指数。
我们建议,古玩的概念应该定义为:存在于民间的,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工艺研究价值的,能够在民间流通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应该包含的范围:文革后落实政策发放回私人手里的部分、家族祠堂留存的部分、家庭传世保存的部分、家族墓葬保存的部分、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回流的部分等。
我们建议:文物(艺术品)的概念应该明确为:国家所有的,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不允许进入市场流通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应该包含的范围;博物馆系统的馆藏部分、文物局所属的文物商店库存部分、国家所属的墓藏部分、国家园林所属的部分、国家企事业单位所属的部分等等。
我们认为;把古玩和文物(艺术品)两部分分开概念分开管理,不仅有利于古玩和古玩市场的繁荣和规范,更有利于推动国有文物管理体制的改革,从而有效杜绝改革开放以来国有文物大量流失之怪现状。
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
2020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