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正式揭牌。作为部市战略合作的标志性成果、文化产业领域的首个国家级创新实验区,它既是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实验田,也是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和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我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策划人、课题组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历时一年多,从概念设计、整体构思、项目论证到申报获得批复,做了很多工作也积累了许多思考,在此为大家分享我对实验区建设的六点建议,也是我在今日揭牌仪式后的发言重点。
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发展,不能简单地重复走传统文化产业园区的老路,需要创新思路,科学定位,做好规划,对于园区的创新发展设计出一个“合理区间”,从而有效地开展实验区工作。
首先,实验区需要科学定位。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紧抓北京建设“文化中心”的历史使命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将实验区打造成为国际文化产业总部基地、国际文化金融中心、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中心和国际版权贸易中心。其次,依托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当前的实验区内,文化创意产业各项主要指标均约占全市的1/4,2013年仅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的区域内,规模以上文创企业收入达到1600亿元,占到全市的1/7,文化产业基础较好。但是,实验区在人文氛围、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实现“一基地、三中心”的战略定位,就必须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志存高远,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效益上,产业发展不能仅停留在传统文化产业上,而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以国际化视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创意研发、数字化技术等上游产业,以“版权贸易”为核心,打造全球版权贸易的高地。根据相关估算,未来五年,实验区的产业效能应该能够翻两番,达3500亿元;未来十年内,将突破8000亿甚至以1万亿元。社会效益上,实验区创新发展的成果能够有效地服务其他文化产业园区,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经验、教训和思路。同时,也为区域文化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效的支撑。环境效益上,实验区通过发展能够有效地改变CBD—定福庄一线,尤其是定福庄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极大地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六点建议帮助实现目标:
1、强化研究工作,做好顶层设计
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发展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针对实际的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尤为必要,其关键在于集聚一批国内外文化产业界的知名专家和文化咨询机构,大力加强“文化智库”建设。
首先,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等研究实体入驻实验区。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应该在文化部的主导下,集中属地内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的优势智力资源,通过多种股份通力协作,为实验区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研究、高端文化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并承接相关政府部门的自选服务职能。因此,在未来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在高端人才培养、重大政策性问题的研究、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业态发展的新趋势等对关乎实验区发展的重大命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园区的顶层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撑。
在此基础上,要加大文化产业数据库的建设,为实验区的发展提供相关数据和案例。同时,研究院要定期出版年度发展报告和发展预测,全面服务实验区发展。研究工作需要和实验区发展同步进行,要坚决克服“一次研究解决若干问题”和“一次规划一劳永逸”的短视行为,因此,要成立实验区研究中心,随时随地地实验区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给予解决方案。实验中心要成为实验区重要的常设机构,时刻从学术研究层面为实验区文化产业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在具体运行上,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实验区发展研究中心可以“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充分发挥研究对于实验区发展的推动作用。